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主要讲什么内容

本文已影响2.25W人 

柴静因为调查雾霾一事儿走红,柴静的身价个人资料简介已经被揭底了。不管是柴静是因为什么而进行雾霾调查的,有的人说是因为女儿,有的人说是因为环境,这些我们都无需计较,关键在于雾霾真的要引起我们深思了,好好反思了。那么柴静雾霾调查事件被转了N次到底主要讲的是什么呢?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主要讲什么内容

柴静

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中文名:柴静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临汾 出生日期:1976年1月1日 职业:记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艺术硕士 籍贯:山西临汾 身高:163cm 体重:51kg

1991年,15岁的柴静到湖南长沙读大学,在那里,柴静给当地一位很著名的电台节目主持人写信,她说:“可否帮我成就梦想?”这句话促使了这位名主持马上给柴静打了电话,让她去面试。面试通过以后,柴静每天都会带一沓稿子和磁带去做节目。甚至连那个暑假都留在了长沙。长沙很大,但没有亲友的柴静却很孤独,每天都在过着同样的生活:骑着自行车去做节目,然后再骑车回来,即便如此,她仍然觉得很快乐。

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主要讲什么内容 第2张

新闻联播主持人

毕业时,恰好长沙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柴静去应聘,考核之后留下了。那时候,柴静的工资只有300元,她花了180元在城市边缘租了两室一厅,空落落的房子,在地板上扔几只大垫子,把靠积蓄买到的一台CD机放在旁边,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的日子,柴静给《三联生活周刊》做兼职记者,是自己应聘来的。后来,湖南卫视改革,出台了一档叫《新青年》的节目。制片人找到柴静,于是柴静开始一边上学一边在电视台做《新青年》的主持人。她采访米丘、黄永玉、蔡琴、张朝阳、方兴东、吴士宏。她的访谈总能将生命的偶然与必然、性格的多面与世事的浮沉刻画得凹凸有致曲线玲珑。 北广毕业后,柴静并不满足《新青年》中驾轻就熟的工作,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节目,做记者兼主持人。这对柴静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和挑战。通常情况下,柴静一周要做六期节目,意味着每天都要在演播室,两期策划必须自己合成、送审。有时常常做到深夜两三点钟,虽累但很愉快。

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主要讲什么内容 第3张

环保

2003年,柴静参加了《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惊心动魄的现场气氛、摇晃的镜头、柴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2003年,柴静报道了一系列重头新闻事件,这些事件让她震惊,也让她感觉到了生命中很多东西。比如一起少年连续服毒事件中,当中有几个人居然还是小学生。获救之后孩子一直没有向家长开口解释服毒原因,柴静对孩子们进行了一场看似平淡却刻骨铭心的对话。

柴静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柴静总是尽量抽出一些时间给自己。业余时间,柴静喜欢旅行,她喜欢独自爬山,因为在她的眼里,爬山可以消除自己对生命的疑虑,地域变动,总会减小内心在封闭时承受的震荡。

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主要讲什么内容 第4张

柴静

除了旅行,她还喜欢摄影、阅读和写作。文字,是她格外看待的,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她认为自己不太会讲话,也不擅长身体语言,感受又丰富,只有文字才能让自己保持平衡。如果将来有一天不做采访和主持了,她希望做摄影师、四处旅行者或者干脆就做水手,当然,闲暇时可以写些文字。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到底讲了啥?

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主要讲什么内容 第5张

柴静雾霾调查

2月28日上午,人民网发布了《柴静调查:穹顶之下》的专题和专访柴静的文章,由此引爆了公众对该纪录片的关注和对雾霾的讨论,同时纪录片也获得新环保部长的高度评价。柴静雾霾调查视频究竟讲了啥?

火爆网络的Duang和裙子尚有余热,柴静的雾霾调查就接棒刷屏了朋友圈。

雾霾纪录片网络总播放量已破亿

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主要讲什么内容 第6张

柴静调查雾霾

2月28日上午,人民网发布了《柴静调查:穹顶之下》的专题和专访柴静的文章。由此引爆了公众对该纪录片的关注和对雾霾的讨论。中午时分,《穹顶之下》上线腾讯视频、优酷网、乐视网等各大视频网站。在播出之后,引发了网民的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12时,这一长达103分钟56秒的调查纪录片在网络视频平台的总播放量迅速突破1.17亿,下午开始,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也被柴静的雾霾调查“霸屏”。

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从2月28日晚上8时到3月1日下午6时,12369环保热线共接听来电973个,接听量比近日同时段骤增240%。据介绍,市民拨打电话主要集中咨询三类问题,包括12369环保热线的职责、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流程、雾霾形成原因及环保部门所做工作。

此外,微博上1.6亿(24小时数据)的阅读量,加之各门户网站、包括人民网、《环球时报》在内的媒体们的推出,“柴静+雾霾”的关键词成为两日舆论漩涡的中心。

在网络仍就热议柴静《穹顶之下》及雾霾的同时,我们不禁疑惑,这则纪录片为何这么火?

 

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主要讲什么内容 第7张

柴静接受采访

这则纪录片为何这么火?

作为前央视主持人和知名记者,柴静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她曾长期制作污染治理报道,比如《山西:断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尘肺病人维权调查》等,在报道环境污染问题上有丰富经验。

而环境污染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雾霾问题的严重性近几年已经被公众所了解。但雾霾到底从哪里来,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普通民众对此却不甚了解。

柴静为拍摄《穹顶之下》,走访了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奔波于中国、美国、英国寻求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全片从“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三个问题切入,深入浅出地向观众讲解了雾霾的危害、产生原因、治理困难以及经验教训等等。

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主要讲什么内容 第8张

雾霾

雾霾是什么?

雾霾是什么呢?柴静在当日的演讲中提到:“我有时候会把灯关掉,我想看一看,我知道PM2.5就存在这当中,它们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所以它们才能折射大量的可见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这是一个看不见敌人的战争。”

它非常小,只有0.2微米,但是它是一个锁链的结构,所以如果它打开的话,两克黑炭能有多大?柴静称,能有整个篮球场那么大,所以它可以吸附很多的致癌物和重金属。《穹顶之下》指出,在2013年1月份,重雾霾期间的时候,我们整个国家,有二十七个城市都出现了急诊人数的爆发性增长。

从哪儿来?

记录片直指煤炭燃烧、汽车尾气污染及石化等。数据显示,中国的PM2.5,60%来与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烧。另一个数据显示,拥有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第一的“人间天堂”杭州,一年内却有近200天处于雾霾笼罩之下。还有数据称,我们有一半的油是完全失控,全球十大港口,现在有七个在中国。远洋货轮带来的污染之大,在靠近海岸线四百米的地方,它排放的污染相当于五十万辆大卡车。所以在深圳,百分之六十的二氧化硫是来自轮船的。

该怎么办?

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主要讲什么内容 第9张

雾霾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汽车产生和消费大国,更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作为雾霾的重要“祸首”,我们又该如何控制呢?

《穹顶之下》提到了国外的较为成功的经验。根据加州空气资源部的估计,南加州空气中71%的致癌物质,都由柴油车产生,所以所有的柴油车都被要求安装DPF,这种颗粒过滤器,相当于给车戴上口罩,可以过滤掉99%的颗粒物。

为了治理污染,加州不得不制定最严格的新车机动车标准,环保部门有权力抽查任何新车,可从用户手中直接抽查十二万英里之内的在用车,一旦发现厂家违规,要从出厂当天开始,每一天罚两万五千美元。环保部门有权力要求车企,召回全部问题车辆。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也提出了清洁天空则认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分享智慧,寻求创新,才能得到世上最好的东西。

在纪录片片尾,柴静说道:“世界上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治理好污染,它要依靠的就是每一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志。只有信息公开,才是一切公众参与的基础。”

新环保部长点赞《穹顶之下》

柴静个人资料背景介绍 柴静雾霾调查视屏主要讲什么内容 第10张

《穹顶之下》

针对日前柴静发布的《穹顶之下》红遍网络,刚接任环保部部长的陈吉宁在日前召开的环保部与20多家媒体进行的座谈会上对柴静发布的有关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给予了回应。陈吉宁表示自己当天晚上就已完整看完,还专门给柴静发短信感谢,感谢她唤起全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我今天上午给她打了很多电话,但一直占线,后来给她发了短信,我想向她表示感谢。”他说,柴静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从公众和健康的视角来唤起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值得敬佩。

陈吉宁说,柴静的纪录片让他想到了一个人——蕾切尔˙卡逊。他说,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书:《寂静的春天》,就因为这本书的发行,唤起了全球对环境的关注。“我想,这个片子对唤起公众关注环境健康问题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特别赞赏这个事情。”陈吉宁说。

同时他还表示,环保部门和媒体之间,首先是“挚友”,柴静《穹顶之下》的传播也恰恰反映了在新媒体时代,政府、社会、媒体之间应该怎么样互动,怎么样共同把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来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来面对如今“恐怕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的”环境的挑战。

柴静的雾霾调查事件还是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的,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起来周边的坏境来了,当然环保局也作出了回应,看来真的不敢对环境进行如此“孽待”了,要么人类迟早会得到报应的。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