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文化的综艺节目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

本文已影响2.79K人 

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不断的出现,有很多的全新类型的文化类型节目不断的呈现在观众面前面,很值得期待,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见字如面》等等,都展现了文化节目的发展壮大趋势。

国产文化的综艺节目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

元素混搭 打破圈层吸附年轻受众

不难看出,第四季度的文化节目,跳脱出“诗词”、“成语”的概念桎梏,节目内容更加丰满,元素更加丰富,表现形式也更加多元。

《国家宝藏》一经推出,就在豆瓣上斩获9.2的高分,在微博上国宝和它背后的故事也引起热议,网友纷纷为自己家乡的博物馆“打call”,话题讨论度一路走高,“乾隆小剧场”“乾隆三连”等热词也在网上走红。 《国家宝藏》以“国宝”为节目本体,千里江山图,越王勾践剑, 本身就具有十足的“含金量”, 加上博物馆馆长的亲身推荐,可以说,仅凭主观预判,这是一档很“央视”的讲述文物、普及历史的电视节目。而有意思的是,节目最终呈现出的气质,让人颇感意外。

国产文化的综艺节目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 第2张

节目通过用综艺讲故事的方式,嫁接二次元,既保留了综艺的娱乐性又不失历史的厚重感,成功的打破次元壁,在b站走红,评分达9.9分,播放量更是达到了503.6万次,打开了90后,乃至00后圈层的市场,使文化类节目不再束之高阁,成功的向年轻化普及化迈进。

在节目形式上,明星元素的灵活运用,让这档节目释放出了活力。节目组邀请了王凯,段奕宏,易烊千玺等老戏骨,小鲜肉助阵,通过情景话剧的方式,让每位明星完成对一件国宝的守护。新潮的“明星”和古朴的“文物”,通过“情景话剧”发生了联结,并在这个舞台上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与此同时,通过明星演绎的一个个片段,过去的文物变得鲜活可感,在复原表演之际,无疑也传递了文物的价值。

另外一档聚焦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节目——《国学小名士》在 节目形式、节目形态的创新同样引人深思。定位国学大概念的该节目,跳脱出“诗词”、“成语”的桎梏,将天文、哲学、典籍、历史、诗歌、小说、山水、建筑、生活等多方面的国学知识纳入考核。

国产文化的综艺节目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 第3张

最大的创新点在于首创“七星团”概念,“国学七星”在节目中迎战百人团的答题优胜者,并与其进行一对一的攻守擂PK,如果守擂失败,就必须让出自己的“七星”宝座,最后从七星选手中决出本季冠军,规则一出,就让该节目构造了鲜明的符号特色。如何在PK,对抗上做出特色,该节目无疑给出了示范了。在益智类问答的类型探索上,《国学小名士》也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设有“层楼摘星”、“九攻九距”、“觅迹寻踪”、“针锋相对”、“分进合击”等多种对抗模式,每种模式的竞赛规则与胜出模式皆有不同,这无疑大大提高了节目的戏剧冲突,提升了节目的可看性。

除了新节目,老牌综艺节目也在创新上做出了进一步探索。

戏剧的冲突

相较于上一季单一的读信形式,第二季《见字如面》的主题性更强,第二季节目囊括12期,每期节目有各自的主题,分别涉及生死抉择,众生世相,爱恨情仇,忠义背叛和读书成长等方面,第一期话生死,从生命尽头的遗留之言,到灾难中的劫后余生,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泪点失控的第一集”,这种明确的主题设计,于观众而言,可以更简单,更清晰的去体验和感悟。

国产文化的综艺节目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 第4张

除了形式上的主题化,在内容方面,《见字如面》也做了更为精细化的改变。导演关正介绍说,很多观众表达了对信件解读的更高预期,要求节目的解读更深入,更具个性和启发性。因此在第二季节目的精致度更加的凸显,对意识引导的针对性更加明确。周迅在第二季朗读太平轮幸存者家书,代入式的读信方式极具感染力,赢得了嘉宾许子东和梁文道的频频称赞。周迅很好地诠释了这封信的内在情感,而选用抗战时期陈怀民妹妹陈难写给日本遇难飞行员高桥宪一妻子美惠子的信,意识的引导性不言而喻。

国产文化的综艺节目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 第5张

嘉宾的设置不仅有周迅,明道等青年演员,更有蒋方舟,史航等青年意见领袖,覆盖各个年龄群体,读信的主体更为个性化,信件来源也更多样,信中的字里行间,生活感悟,带给观众烟火气四溢的点滴感动。

除了节目形式、节目形态上的创新,文化类节目还纷纷在“外在”,舞美、场地上,进行创新化表述。新技术、舞美的运用,对传统文化的提炼、升华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国家宝藏》主屏幕采用了长43米,高七米的巨型环屏,当《千里江山图》在环屏上徐徐展开时,置身其中,仿佛已是画中人。排列整齐的矩阵白色灯柱,可移动的九根立体柱冰屏,动静相宜,再辅之以精准的鼓点和恢弘的音乐,让观众如临其境,这无疑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

国产文化的综艺节目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 第6张

《国学小名士》则提出了“国学灿若星海,名士还看今朝”的设计理念,打造了一个360度的星空演播室,色调是深蓝、天蓝、橙黄搭配。108位选手、七星选手、评委、出题官几个功能区相互形成多个三角结构,给拍摄带来了诸多的变化可能。360度的功能分区,也暗含着传统文化里分合有道、攻距有方、和而不同等思想

舞美的全面提升,无疑大大提升了文化类节目的观赏性,也更有利于节目主题的表述。

有意思的是,《见字如面》第二季不仅摆脱了无冠名的尴尬,还做出了商业化的探索,新增了“某金句时刻”板块,某广告商的文案就可圈可点,加上和节目内容的结合,巧妙的适应了广告植入的“水土不服”,和节目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又符合企业的宣传风格,这一点也值得其他节目和品牌商借鉴。

国产文化的综艺节目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 第7张

可以说,这些节目,结合了自己以往的经验,突破桎梏,不再向答题竞猜类的文化类综艺靠拢,而是从追求肾上腺素的激增到追求深层次的心灵的慰藉,而在追求文化深度的同时,又能区别开来,做出自己的特色,避免同质化。《国家宝藏》表现出来的是历史的震撼和自豪感,而《见字如面》则是扑面而来的人情味,带来的是现世的感动,做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了自我的突破。

两极化日趋明显 桎梏依旧

文化综艺也可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相比于上面这些打破常规、突破自身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文化类综艺,下面这些综艺的“剑走偏锋”可以说是不尽如人意。

《拜见小师父》一经推出便饱受争议,节目以五位明星拜天才孩童为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方式进行,首先在形式上更加偏向于传统的真人秀,虽为星素结合的方式,但却着重表现明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笑料或者艰辛,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介绍少之又少,儿童小师父虽然有真正的实力,但和搞笑的明星相结合,俨然成了师徒版的《爸爸去哪儿》,缺乏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探究,流于表面,网友们纷纷评价这是一档“尴尬的节目”“未来希望和插科打诨的结合”。

国产文化的综艺节目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 第8张

而在内容上,明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做一个旁观者,而不应该是半途的参与者,在短暂的节目录制周期内,明星们难以学到传统技艺的精髓,停留在表层,因此也难以通过屏幕把传统文化的美感和厚重传达给观众,使这档节目“新瓶装旧酒”,仅仅流于形式。

《一路书香》虽有窦文涛坐镇,也没有改变节目的命运。节目组奇怪的设定,本应书香满满的节目,做成了一档体验农村风土人情的节目,先三个人尬聊一段,然后去乡下找阿伯尬聊,最后竟然莫名其妙的做起了地瓜干,网友神评论“这到底是一路书香还是一路尬聊啊”“CCTV7有一档节目,大概叫每日农经,妥妥的既视感”,CCTV7表示,这锅它不背。

另外,聊天对象实力悬殊,不能跟上窦文涛的思路和节奏,聊天场景和主题不相符,变成了一场尬聊和没有质感的“乡愁”都是这档节目存在的问题,而各位明星到当地去感受文化,体验风土人情,又使这档节目变成了乡村版《我们来了》,两者相结合着实有点不伦不类,变成了文化外衣下的廉价真人秀。

国产文化的综艺节目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 第9张

2017年的文化类综艺都追求走出瓶颈,打破常规,使传统文化元素以现代技术呈现,在文化内容中融入情感。可一些遗留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流量明星的过多参与,制造话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化的厚重感,其实在根源上透露出对节目的信心不足,这种问题的解决可以参考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采用竖屏播放的方式,拉近距离感,产生情感的共鸣,采访的对象都是普通人,没有自带话题的明星,只有沉淀到心底的情感,在豆瓣上得到9.7的高分,全网播放量近1.4亿,这种特别的设计或许对于文化类综艺未来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国产文化的综艺节目为什么受到广泛欢迎 第10张

总的来说,文化类综艺不仅要有好的形式,更要有好的内容与之相匹配,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不然就会高开低走,虎头蛇尾。从上面的节目上不难看出,一档成功的节目,要在在内容上下足功夫,精心编排。形式用来吸引观众,而内容则是用来留住观众,如何将两者相结合,或许是文化类节目的长久之道。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