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的症状表现在哪里

本文已影响2.15W人 

中医病名: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的症状表现在哪里

定义及释义: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断脐时消毒不严,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

病 因:西医病因,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梭形厌氧菌,广泛存在于泥土中。孕妇生产中应用消毒不彻底的器械或其他用具断脐,或接生者的手及包盖脐残端的棉花纱布未严格消毒时,均可导致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

流行病学;解放前由于旧法接生,使许多新生儿死于破伤风,解放后我国大力推行科学接生法,使本病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但边远地区由于知识普及欠缺,发病率仍较高。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发展中国家调查后综合报道,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占活产婴儿5~60‰,占新生儿总病死率的23~70%。

发病机理: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梭形厌氧菌,芽胞发芽滋长并产生外毒素——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前者对神经组织有强大亲合力,一经结合不能被抗毒素中和,它抑制神经组织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肌肉痉挛;后者可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

病机探微: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邪毒由脐带创口内侵而致。邪毒由脐带侵入后,使经络脉隧受阻,营卫壅滞,经脉为邪毒所闭,邪毒流注脏腑,引动肝风致成本病。病位主要在肝,亦可殃及其他脏腑。毒入心脾结于口舌,毒入肝肾筋脉拘急,毒入于肺喘促屏气。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风邪犯表

主证:喷嚏多啼,烦躁不安,张口不利,吮乳口松,无寒热,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红。相当于本病的先兆期。

分析:本证多因风寒、水湿之邪由脐侵犯经络所致。肺主表,首先受邪所犯,肺气不宣,经脉失和,故见喷嚏。心脾二经受邪,则张口不利,吮乳口松。

2.邪犯肝脾

主证:抽搐阵作,牙关紧闭,口撮不乳,时吐涎沫,啼声不出,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脐突肚紧,苦笑面容,面目青紫,指纹紫滞。相当于本病的痉挛期。

分析:本证多由于邪入经络,继犯五脏而致。病邪深入,经络营卫不得宣通,内风陡起,筋脉拘急,而牙关紧闭,四肢强直,角弓反张。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故见面目青紫,指纹紫滞。

3.气阴两虚

主证:抽搐逐渐减轻,口撮渐松,可张口吮乳,四肢渐转柔和,肢体少动,动则汗出,苦笑容未除。舌质红绛,苔薄白,指纹色浅。相当于本病的恢复期。

分析:本证多由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而致。余邪未尽,故诸症未全消除。正气虚,气血未复,故见肢体少动。气虚卫表不固,故见动则汗出。

西医诊断

病 史:常在生后第6~7天发病

症 状:新生儿破伤风临床以唇青口撮,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甚则四肢抽搐为主要特征。

体 征:

1.潜伏期:3~14天,以4~7天发病最多。潜伏期愈短,病死率愈高。

2.发病期:从牙关紧闭到抽搐开始。患儿烦躁不安,吮乳困难,渐至牙关紧闭,1~2天内出现抽搐。此期愈短,病死率愈高。

3.痉挛期:约7~14天。患儿面肌痉挛呈苦笑面容,吞咽困难,四肢呈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重者喉肌、呼吸肌痉挛导致窒息、呼吸暂停。光、声等轻微刺激可诱发抽搐,抽后可呈软瘫状态。常并发肺炎、败血症等。

4.恢复期:此期患儿仍有肌张力高、苦笑面容及四肢强直,但不引起窒息,吃奶恢复正常,肌张力的恢复需2~3个月。

实验室诊断:患儿脐部常有感染,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及厌氧菌培养阳性。

鉴别诊断

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表现为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及抽搐,需与破伤风鉴别。但前者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有前囟隆起等颅内压升高表现,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可确诊。

2.其他新生儿惊厥性疾病:如低钙血症、低糖血症、颅内出血及胆红素脑病等,均无牙关紧闭及苦笑面容,根据各病的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可予以鉴别。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