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过敏疾病

本文已影响3.06W人 

某律师事务所的于律师患有多年的过敏性哮喘,经常突然发作,故每日必须随身携带止喘用的气雾剂以备急需,到哮喘门诊给予系统抗炎治疗后,他的哮喘不再发作了,所以有一天忘了带气雾剂,当他意识到这点后,紧张和恐惧感使他的哮喘再次发作,急忙坐出租车回家,将气雾剂拿到手还没有使用哮喘症状就不治自愈了。还有一位哮喘儿童的家长发现其孩子哮喘的数次发作均与因晚上没有完成作业而怕明天受到老师批评有关;还有一患慢性荨麻疹的白领女士,其大多数工作时间比较休闲,但一来任务就非常紧急,神经高度紧张,每当公司来任务就因紧张而诱发荨麻疹。上述精神因素诱发过敏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实例说明了心理会引起过敏性疾病患者强烈的情绪变化从而诱发过敏反应.

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过敏疾病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意味着医学今后关注的重点将从疾病本身转变到患者整体,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提出“健康是指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因此能否纠正各种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是评价患者是否恢复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敏性疾病患者的普遍心理障碍是病情反复发作引起的悲观、沮丧情绪为主的抑郁心理,而各种不同过敏性疾病的心理改变又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如哮喘患者担心哮喘随时发作可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轻度哮喘患者的胸闷憋气可使患者产生焦虑和烦闷情绪,中度以上哮喘患者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和窒息感可引起厌世甚至自杀倾向,在公共场所出现哮喘症状或使用气雾剂时可挫伤自尊心而产生自卑或脆弱心理,由于父母对哮喘患儿的过多照顾而使其产生依赖心理,而父母的离开患儿可出现焦虑或惊恐等;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的迁延不愈可使患者产生失望和无助等抑郁心理或拒医等敌对情绪,难忍的皮肤瘙痒又可导致躁动不安甚至神经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频繁喷嚏和反复鼻塞可产生无奈或失助感;在公共场所出现的打喷嚏和流清涕所表现的害羞、尴尬和无助的心理。

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又可反过来影响病情的恢复,甚至加重病情,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还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包括厌恶社会交际,工作学习的适应能力差。 临床上纠正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是预防和正确而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