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找到红眼病病毒致病原因

本文已影响2.95W人 

研究发现了与红眼病炎症有关的病毒部分,实验证明,腺病毒感染角膜所引起的炎症主要通过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接触。这一认识向找到治疗红眼病的方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科学家找到红眼病病毒致病原因

病毒性角结膜炎,也称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高传染性疾病。由于对这一由腺病毒引起的感染缺乏有效治疗,一些被感染者需要被迫进行长达两周的隔离。这种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塑料表面可保持感染性达30天。这种病毒感染后所造成的炎症可引起眼睛发红、刺痛,视觉模糊和流泪。

目前,随着对眼睛与该病毒相互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这种疾病有望得到治疗。美国多家研究机构通过一种新的动物模型找到了与红眼病炎症有关的病毒部分。该研究发表在15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网络版上。

“我们的兴趣在于引起炎症的是这一人类腺病毒的哪一部分。我们发现,造成眼睛炎症多是由包裹病毒的蛋白造成的。这点很重要,因为没有炎症,眼睛也就不会流泪,因此也就不会传染。现在知道了炎症是怎么引起的,我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去制止它。”研究人员詹姆斯•乔多什说。

通过一种独特的腺病毒角膜炎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对角膜中病毒成分的作用作了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是病毒的哪一部分引起了内源性的免疫反应。结果发现,既不是病毒的DNA也不是基因表达在引起炎症中是必须的。相比之下,病毒的衣壳,也就是包裹病毒的蛋白与整个病毒引起的炎症相似。缺乏Toll样受体-9(作用像病原体在细胞中的DNA感受器)的小鼠所表现的腺病毒感染炎症与野生型小鼠相似。引起小鼠角膜炎症的病毒可被含有这种腺病毒衣壳成分的肽所抑制。腺病毒感染角膜所引起的炎症主要通过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接触。

“我们的研究为眼睛中内源性免疫系统如何对一种临床上重要病毒产生反应提出了新的见解。”乔多什说。“随着这一新的认识,我们向找到一种治疗这种常见的高传染性疾病的方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